當時間的指針指向又一個5年開局,黃金產業扭轉向外部市場要“紅利”的傳統思維,進入了結構改革激發內生動力的新時期。如何增強黃金產業全要素生產率,充分釋放黃金企業發展的動力,是和行業在新常態下深化改革,加快轉型升級的選擇。
每年兩會的熱點,都反映經濟發展、產業調整的方向。今年,推動經濟發展從原來長期側重消費需求,轉為供給側,用供給自己的需求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創新,是增強綜合國力和競爭力、打造經濟升級版的主動選擇,也是我國黃金產業應對市場新形勢、推動全要素改革的新方向。
我國黃金產業上游的黃金供給,遠不及旺盛的黃金需求,在供給不足的同時也面臨黃金資源儲備不足,黃金礦山規模小、盈利能力低、技術水平有差距等問題。下游黃金珠寶首飾加工鏈條的黃金供給能力差,產品低端,設計落后單一,難以滿足百姓日益多元化和的首飾需求。黃金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舉措應具體而論,對癥下藥。
和刺激消費、擴大需求不同,推動供給側改革的結構性特點明顯,產生的效果也會千差萬別。正如政協委員、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賈康所言:“供給側的產出千差萬別,作為指標不可通約的產品和服務,以及以各種特色表現的須具體設計,不宜簡單照搬的制度供給,其優化會產生供給需求的動力和解放生產力的引擎與紅利效果?!?/p>
當前,全要素投入驅動的時代已經結束。對于黃金產業發展而言,在市場火熱、利潤豐厚的高潮期,靠大量資本投入、增加勞動力、搶占黃金資源的發展思維已經不合時宜。全要素改革的時代正在來臨,制度改革、科技和管理創新才是支撐黃金產業供給側改革、增強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。
為此,有針對性的結構性改革是增強黃金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。中國黃金產業要向有針對性的全要素改革要紅利、要活力、要發展動力和發展質量。面對低金價的挑戰,不同黃金企業根據自身企業特點,展開精細化、集約化管理改革,以優化“五率”、降低“五費”為抓手降本增效,借力產融結合,集約化管理資金,向創新管理要效益;大力開展技改項目,淘汰落后設備,更新設備和工藝流程,向科技要效益。
為了增強員工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。山東黃金集團推行內部市場化管理,鼓勵探索股權多元化、員工持股、破產退出等改革措施,與其它形式的資本優勢互補,增強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。
方向明,改革興。在潤物無聲的改革春雨下,“十三五”黃金產業規劃宏圖大展。改革之火正熾,發展之路正長。